深圳电子展
2024年11月6-8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已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已超2000亿

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西部重点城市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产业园区也主要集中于这些核心城市。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传感器产业的重视,各地也在积极建设国际性传感器产业园区。

我国于2012~2020年迎来传感器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期。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超2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近3000亿元。

日前发布了《2020年赛迪顾问传感器十大园区白皮书》(下称“报告”)。

报告评出了传感器十大园区,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嘉定工业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苏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乐清传感器产业基地,重庆市北碚传感器产业基地,杭州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这十大园区中,长三角地区上榜6个;另外4个分布于北京、郑州、武汉和重庆。这个格局也基本反映了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区域特点。

传感器与通信技术、芯片、操作系统等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

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传感器向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加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17年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活跃的物联网应用市场。2019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增速为19.9%;当年中国市场规模已超1.7万亿元,增速达21.7%。

报告显示,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2188.8亿元,同比增长12.7%;预计2021年将达2951.8亿元,增速达17.6%。

“传感器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最终的数据要在物联网进行应用。目前我们优势也是在应用端做一些创新,包括应用探索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振越分析称,未来传感器会抓取一些我们之前看不到的数据,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市场。

当然,由于中国传感器产业起步晚,和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也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在智能传感器领域持续突破,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区域上看,华东地区为主要聚集区域,企业数量很多,大约占据全国56.86%。此外,在中南、华北等地区占比也比较突出,分别占据23.09%和8.36%的企业资源。

赵振越说,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居榜单Top 1,是硬件传感器、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和应用推广地,是MEMS(微机电系统)产业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

京津冀地区以高校和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设计为主导;珠三角地区重在制造,以产品带动应用;中西部重点城市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标准化试点应用。

在企业层面,长三角地区传感器企业资源占比较高,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总体来说,这个区域智能传感器科研机构量少质优。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无锡、苏州、杭州、昆山等地,已经形成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近几年, 在杭州集聚了一批智能传感器初创企业,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以北京为核心汇聚了国内研究智能传感器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的4英寸生产线是国内提供MEMS代工的生产线之一。同时,京津冀地区还拥有着一批重点科研机构,目前以北京为核心已经形成了MEMS技术研发、芯片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其MEMS的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电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