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量子处理器速度革命:MIT团队实现突破性超导电路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近日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超导电路架构,这项技术突破有望将量子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提升十倍。该研究实现了量子系统中强大的非线性光物质耦合效应,为量子计算机向实用化迈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电子展了解到,这项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团队研发的"四分量耦合器"装置。这个精密的量子器件充当着量子比特间的信息桥梁,其独特设计显著增强了量子比特与光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当研究人员向耦合器注入特定电流时,它能产生前所未有的非线性耦合效应,使量子信息传输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在实验验证阶段,研究团队将该耦合器集成到量子芯片系统中,连接了两个超导量子比特。其中一个量子比特被配置为谐振器用于状态读取,另一个则作为量子信息存储单元。通过监测微波光照射时谐振器频率的变化,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判断量子比特的状态。实验数据表明,这种新型耦合器产生的非线性光物质耦合强度比现有技术高出整整一个数量级。

 

这一技术突破具有多重重要意义:首先,它将量子态的读取时间缩短至纳秒级;其次,显著降低了量子计算过程中的误差率;重要的是,它使量子比特能够在相干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和纠错操作。这些优势共同推动着量子计算机向实用化方向快速发展。

 

电子展了解到,研究团队自2019年起就致力于开发高性能光子探测器以提升量子信息处理能力。这项成果代表着他们在量子计算硬件领域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将为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提供关键支持,而容错能力正是实现大规模实用量子计算的核心要求。

 

量子计算机因其独特的并行计算能力,在未来有望彻底改变多个领域:从新材料的模拟设计到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效率,从药物研发到金融建模。但要实现这些应用,前提是量子计算机必须具备快速完成复杂运算并及时输出结果的能力。MIT团队的这项创新正是针对这一关键挑战,通过提升量子系统的读取效率和运算速度,为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扫清了重要障碍。

 

该研究项目由MIT物理系多位学者共同完成,其中包括2024届博士叶宇峰(音译)。这项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示了超导量子电路设计的创新方向,也为整个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我们距离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又近了一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