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机器人产业:迈向智能化新征程

在当今社会,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时尚T台上的炫酷展示到工厂车间的高效生产,从教育课堂的互动教学到医疗手术的精准辅助,机器人无处不在。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创新化迈进。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使得机器人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相关机构预测,“十五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左右,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电子展了解到,五一假期前夕,在北京平谷金海湖碧波岛度假区,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它们在岛上进行巡航、导览,与游客亲密互动,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度假区负责人表示,智能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旅游变得更加有趣,还提升了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春天,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频繁亮相,从参加马拉松比赛到在工厂中高效作业,整个产业呈现出火热的“出圈”趋势。

 

新产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3月11日,一款集运动、交互、作业功能于一体的双足智能交互人形机器人问世;紧接着,3月12日,一款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发布,并计划在二季度开始交付。工业机器人实现了从“机械臂”到“智慧脑”的升级,协作机器人展示了智能操作方案,从“灵巧手”到“电子皮肤”,参会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杀手锏”,不断刷新着行业的认知。

 

电子展了解到,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生产热潮也持续升温。“电子皮肤”销量增长迅猛,直驱电机的订单量在1月就已超过去年的一半,新一代老人智能看护机器人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多家机器人企业收获了大量订单。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4.9万套和260.4万套,同比增长26%和20%。

 

移动操作机器人在航天航空、半导体等制造环节的应用数量已超千台;防爆工业机器人在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环节实现了规模应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了复杂的远程手术……这些标志性突破的背后,是机器人产业向新提质的生动体现。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发力。我国设立了规模达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投资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机器人+”的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庆提出围绕“存算一体”芯片等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北京宣布将在2年内释放超万台机器人应用机会,全国多地积极行动,从研发到应用的布局不断深化。

 

瞄准未来,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也在不断推进。在上海的一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通过自研技术,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芯片上的协同运行;一家科技企业不断突破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加速AI智能体的开发。这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模式,推动着来自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等环节的入驻企业通力合作,一批前沿技术加快涌现。在北京亦庄,一个国家地方共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实现单个软件系统在多种构型本体上的兼容,将技术成果面向行业开源开放,博采众人之长,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合力攻坚。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