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的创新实验室里,赵邦桂正带领团队进行一项突破性实验。这位"80后"工程师凭借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近日荣获"昆仑英才·青海高原工匠"称号。
电子展了解到,从6毫米厚的建筑幕墙组件到1毫米厚的柔性光伏材料,赵邦桂团队研发的产品正在改变传统光伏应用场景。她主导研发的防眩光组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机场,而轻质柔性组件更是比常规产品减重70%以上,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开辟了新可能。
"光伏组件的每一毫米都蕴藏着提升空间。"赵邦桂指着实验室里的IBC组件介绍道。这种被誉为"转换效率之王"的全背接触组件,经过她团队的创新改良,通过双层镀膜工艺和密封技术优化,不仅解决了传统产品的耐用性问题,还大幅提升了发电效率。
电子展了解到,在光伏系统连接技术方面,赵邦桂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面对铜价上涨的行业难题,她突破常规思维,成功研发出铜铝复合连接器,解决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技术瓶颈。这项创新不仅降低了30%的材料成本,还使安装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缕阳光都发挥价值。"赵邦桂表示。目前,她正带领团队攻关新一代光伏技术,致力于将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新的高度。这些创新成果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让绿色能源走进更多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