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子展
2024年11月6-8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

2020年12月15日

      为促进建材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工信部近日印发了《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智能制造展为大家解读。

      建材工业是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3年,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将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取得明显突破,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成本、生产效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推动建材工业全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安全化,加快迈入先进制造业。

      具体来看,在支撑体系方面,制修订30项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培育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建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供应商,建立10个建材细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满足建材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

      在创新能力方面,建立5个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形成15套系统解决方案,突破50项建材领域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培育100个建材工业App,形成若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虚拟现实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场景。

      在推广应用成效方面,推选6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立50个建材行业智能工厂,打造20个数字矿山,培育100个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设备运维等领域单项应用取得突出成效的典型项目。

      围绕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建材工业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行动,包括完善建材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立建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构建网络安全分级防护体系等4个方面。

      例如,在培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 仪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针对建材工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构建网络安全分级防护体系方面,面向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建材工业企业,制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防护指南、网络安全分级防护规范,推动企业实施分类分级安全防护。

      二是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行动,包括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创新一批工业互联网场景3个方面。

      《行动计划》提出,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开放共享的建材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以及智能部件、装备、系统研发。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适用于建材工业的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系统等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突破智能控制和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密码防护等一批核心技术,夯实建材工业智能制造硬件和软件基础。

      同时,针对建材细分行业特点,以矿山开采、原料制备、破碎粉磨、窑炉控制、物流仓储、在线检测等关键环节为重点,提炼形成若干套具有智能感知、自动执行、深度学习、智能决策、密码防护等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促进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变革。

      《行动计划》还鼓励企业探索“5G+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解析应用。大力发展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平台,加快开发建材工业App,推动建材企业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互联互通。构建工业互联网密码支撑体系,加快商用密码在建材行业深度应用。

      三是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行动,包括大力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矿山,着力推进关键环节典型应用,加快提高中小建材企业信息化水平3个方面。

      具体任务包括:运用三维仿真、智能采选、自动配矿、无人驾驶、灾害监控等手段,实施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打造一批安全、高效、绿色的数字矿山;在搬运码垛、投料装车、抛光施釉、喷漆打磨、高温窑炉等繁重危险岗位,以及图像识别、切割分拣、压力成型、取样检测等高精度岗位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协同、平台集成、线上对接等方式,实施产业链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资源融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等。

      智能制造展了解到,为了保障措施落地,《行动计划》不仅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还明确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和金融资本设立建材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软件、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在建材领域的创新应用。

 

来源:机电商报

人工智能深入融合汽车产业 智能化升级的车企和车型向于新能源汽车